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都藏在市井里,我们却拒绝烟火气

联合读创 2019-12-28

20181019丨 阅 读 创 造 生 活 丨



比起充斥着陈旧思想的《娘道》,近日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播出的《正阳门下小女人》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除了蒋雯丽、倪大红等一众老戏骨完全在线的演技,这部年代大戏更值得一看的是新颖的剧情。


该剧讲述了老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里所发生的故事。一到傍晚,小酒馆里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不论您是拉三轮的伙计,还是做买卖的商人,也不论您是洋人还是本地人都可以入内。


点上一盘花生米,要上三两二锅头就能在这里谈天论地到深夜。来这儿的人不光可以侃大山、闲聊天,还能从中探听到各行各业的消息,涨不少见识呢!




您可别小巧这一间窄小的酒馆,它可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里流露出浓郁的北京气息,承载着老北京人的包容之心。更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刻画出老北京人的生活面貌。




从这部剧中,你还能看到北海白塔、大前门等众多熟悉的地标式建筑,感受到街坊四邻的热情洋溢,老北京人的敞亮情怀。可以说这里演绎着正宗的老北京生活,充斥着令人怀念的烟火气。


老北京的故事,可不是这一部剧就说得完的。下面读创君就再给你讲个故事,听过你就会知道老北京人敞亮、痛快的性格是打哪儿来的了。



北京城少有长久的富贵,也少有长久的贫瘠。所以,老北京人恪守礼教,家家有佛堂,乐善好施,以善待穷人为荣、赶走穷人为耻。谁家对穷苦人和下人不好,谁家名声就臭了,没人爱搭理。


看《老北京旅行指南》一书,也能看到北京有众多的慈善组织,有市政公所、京师警察厅等下属的,都由政府拨款;也有带点儿宗教色彩、私人出资筹办的。总名目有第一、第二救济院,慈善五族平民教养院、贫民教养院(分内外城)、社会救济院、极乐万善慈缘总会、龙泉孤儿院、广仁堂、崇善堂等。


冬天,慈善机构会开设粥场舍粥,舍棉衣;夏天,舍单衣。先农坛里设有树艺教养所,专门收无业游民,教给他们园艺,以便他们日后谋生。北京有义学,有所市立平民学校,分初小和高小,也是不收一分学费。但凡能坚持到高小毕业就能找到点儿工作,甚至都能去教初小了。还有为盲童设计的启瞽学校。



另有如功德林有流栖所,即穷人的收容所,也会发医药和服装,但一般做不到遣送回原籍。广渠门内有育婴堂。还有陆地慈航,是由牛车拉着,发现死人就运走埋了。各处会有义诊,看病开方子都不收钱,然后自己去拿着方子抓药。北新桥一带的义诊,在现在北新桥二条的报恩寺里,周围人都去看。


而大批富有的老字号为了博得名声,也会大做慈善,顺便也做了广告。同仁堂乐家除了舍药,还会在挖沟的地方点上夜灯,以方便路人。北京饭店也经常举办慈善游艺会或慈善舞会,门票一元到三元。



如今,但凡读过点儿书的人,已经不易理解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他们想不到过去的人能去买二手的衣服和鞋子(不知是从活人身上抢的还是从死人身上扒的),也没见过大街上冻饿而死,一卷芦席埋到义地里的 “倒卧”。


过去的穷人也有乐呵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消息闭塞,不知道富裕的人怎么活着。最起码是“穷帮穷,富帮富”,穷苦人不会多有文化,但尚能维系着街坊邻里的关系,好比香港的九龙城寨一样。当然,穷苦人的生活不能美化,他们的工作没地位没尊严。人家坐着你站着,人家吃着你看着。但穷苦人想不到这么多,先饱腹再说吧。

 

但不论有钱没钱,都讲礼义廉耻,都一样喝豆汁儿。



今天读创君要向大家推荐的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所写的一部文化随笔集——《声色野记》。这是一本有关市井、绿林、文士、乐伶、饮馔、娱乐、情爱、恩仇的八卦之书。


该书分享了中国文化里的硬知识、真学问、妙趣味,描绘了生活中的声与色。朝野、市井、江湖、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是它们拼成了一个场域,这个场域产生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过去的日暖与茶香。



不同于往日读过的厚重历史书,它内容全面,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设计雅致,富于声色律动。从中你可以品读出乡野文化的趣味性,一些存在于传统生活中的细节。阅读过程也是妙趣横生,欢乐无限。


书中既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也有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 还有于八卦野记中叙议的旧日繁华,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可以说作者把民国活色生香的生活都跃然于纸上,给坚硬、冰冷的民国史注入了色彩和气味,有了体温并变得柔润。




其实,历史从不缺少鲜活的生趣与丰厚的滋味,缺少的只是敏感的味蕾和拥抱生活的真诚态度。


而你是否做好准备,去倾听有声响的历史、目见五彩斑斓的过去的生活,以补正史之缺、生活之趣了呢?



今日话题 -


你的个性有地域特色吗?


往期 经典 好书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